广东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研究报告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时间:2013-06-08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广东省残疾人用品用具综合服务站

 

        残疾人辅助器具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它贯穿着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整个过程,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四大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转变发展理念,狠抓规范建设,把我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引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满足残疾人需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辅助器具的定义

         我国对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定义从1992年国际标准ISO9999《Technical aids for disabled persons—Classification》发布后,由民政部假肢所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共同翻译,经标委会反复推敲后决定将Technical aids译为辅助器具,并于1996年发布了同意采用该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CB/T16432-1996《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在该标准的“定义”中给出了“辅助器具”的定义为:“由残疾人使用的,特殊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用于预防、代偿、监测、缓解或降低残疾的任何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

二、背景

         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从1992年中国残联提出开展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时,大家对辅助器具的工作认识程度还很模糊,从机构定位、人员配置到工作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商品销售的要求,在建立机构初期,国家也只投入了少量的启动经费,从场地到人员费用都是自收自支,要求开展多种经营,试图“以副养主”。由于定位的偏差,导致服务机构建设先天不足。虽然我国残联系统陆续建立了从总站到30个省级站、180个市级站、600多个县级站构成的全国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网络,但是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的路却越走越窄。

        “十五”期间,中国残联在总结前期问题的基础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将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定位为残疾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实施了一系列为贫困残疾人配置辅助器具的项目,如《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等,救助了很多迫切需要借助辅助器具改善状况的残疾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从而改善了工作条件,锻炼了队伍,也找到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法,工作体系逐步建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理念和发展思路逐步明朗化,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我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现状

(一)残疾人的需求现状

        据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省残疾人总数为53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86%,其中各类残疾人构成比例依次为听力残疾136.1万人,占25.21%;肢体残疾121.6万人,占22.52%;多重残疾115.7万人,占21.43%,视力残疾75.3万人,占13.95%,精神残疾52.5万人,占9.72%,智力残疾27.2万人,占5.04%,言语残疾11.5万人,占2.13%。另外,从深圳市残疾人用品用具站对深圳市不同年龄段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分析及深圳市肢体残疾康复需求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

 

                                                                       年龄、类别与需求分析

 

     类别

年龄

肢体

视力

听力

辅具需求目标

<6

6-15

15-59

10人

5人

15人

2人

3人

5人

7人

6人

13人

功能重建

学习目标

就业目标

>59

 

小计

10人

 

40

8人

 

18

20人

 

46

社区生活

 

                                                           深圳市肢体残疾康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表

 

康复需求

人数

百分比

辅具需求

966

44.5%

康复训练

716

33.3%

转诊服务

642

30.1%

心理咨询

740

33.2%

康复知识

773

35.0%

医疗康复

735

34.5%

康复护理

507

23.8%

 

      我们可以发现,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是非常大的,60%以上的残疾人需要借助辅助器具来补偿功能、辅助生活、参与社会活动,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残疾人需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构服务的现状

       我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自1992年省站和各市、县站先后成立并开展服务起,十五年来,在省残联及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残疾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本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开拓创新,努力进取,经过国家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的实施及探索、建设、发展,整体呈现出从无到有、从简单供应到高技术、高层次的个性化适配服务发展的过程,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市设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县(区)设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社区、乡镇设立服务点”的形式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由刚开始的无到有,不完善逐步到完善,建站数逐年增加,到现在共建立了125个市、县(区)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机构和9个假肢矫形器装配服务机构,形成了广东特色的残疾人用品用具适配服务网络,在辅助器具需求调查、知识宣传、信息咨询、展示、评估适配、个案定制、开发、装配、适应性改造、功能训练、使用指导、维修、社区服务、质量监督等方面为肢体、视力、听力、语言等各类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这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系统共接待了各类残疾人士10多万人次,安装各类假肢矫形器5千多例,提供了近30万件400多个品种的辅助器具。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康复技术培训班,为全省基层残联培训康复技术人员,使全省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等形式,与国内外众多康复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稳步发展,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也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在此背景下,从2000年8月起,我省正式启动普及型假肢装配服务项目及国家彩票公益金大腿假肢装配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十五”期间,在长江假肢救助方面免费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小腿假肢2500多例;在专项彩票公益金方面免费为贫困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大腿假肢346例,配发用品用具4540件,发放麻风畸形辅助用品10450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初步建立起全省残疾人假肢装配服务体系,为我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发展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也逐步迈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同时,由于通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残联的努力,对全省贫困残疾人开展救助配发各类辅助器具及免费装配假肢矫形器使残疾人辅助器具救助保障体系得到初步建立,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机构建设的现状

        全省严格按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要求,制定了本省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规范,同时,省残联高度重视《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项目的开展,先后投入了290万元专款用于省普及型假肢装配站的建设,制定下发了《广东省长江普及型假肢项目实施办法》、《广东省普及型假肢装配站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广东省普及型假肢装配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和管理办法,并多次通过全省康复工作会议,对基层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建设工作作出指导。

        2005年,深圳、广州站被评为全国先进示范站,茂名供应站荣获 “全国十佳假肢装配站”称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机构,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省站作为全省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对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承担着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责,省站现有业务用房总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中展示厅、评估适配等场地总面积平方米,实物展示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达300多个品种,除展示功能外,还开展有适配供应、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使用培训等服务,假肢、矫形器制作与装配用房1000平方米,设有接诊、取型、制作、打磨、装配、功能训练等功能区间,除了打磨机、热烘箱等基本设备外,还自行投入购置了奥托博克的先进设备和工具,足以胜任现代假肢装配工作,特别是06年,省站通过财政的投入,规划、设计、装备了200多万元的假肢、矫形器制作、理疗康复等先进设备,使省站的硬件设施建设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广州市残疾人用品用具站以全新的展示功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辅助器具机构。广州市站在“十五”期间,抓住“创建全国残疾人用品用具示范站”的契机,着手建成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残疾人用品用具业务展示大厅,该大厅兼有用品用具品展示、知识普及、产品供应、信息交流、辅具适配等综合功能。大厅参照国内外残疾人辅具的标准分类并结合自身特色,划分出肢残辅具区、视力障碍辅具区、听力障碍辅具区、儿童康复训练辅具区、残疾人运动辅具区、残疾人家居模拟系统区、康复医疗及护理设备区、假肢和矫形器、ADL辅具区、无障碍设施以及残疾人传统辅具区等11个不同的辅具展示区,还附设了业务洽谈区、辅具适配工作区、多媒体演示区等功能区域。在展示功能上,以产品最新、功能最全、场地最大为目标,以休闲、娱乐、运动用品用具展示为特色;在展示手段上,以实物展示与现代化信息手段展示相结合,形成了有特色的辅助器具机构。

       深圳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勇于创新、努力开拓、积极运用残疾人辅助器具个性化服务国际先进理念,通过对残疾人的功能测评和辅具适配评估后,先从已有辅具中进行选用,当没有合适的辅具时,则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改制或重新设计的一套做法,形成了典型的“深圳模式”,创出了康复工作新理念、新经验,为我省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假肢装配项目里,茂名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以其技术过硬、操作规范、功能齐全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荣获“全国十佳假肢装配站”称号,现假肢站建筑面积达到560平方米,分设有训练室、打磨室、办公室、展厅、取型室、修型室、裁缝室、抽树脂专用室、病房区等,分区作业更加科学合理,设备除了总站配发的外,还购置了德国打磨机、真空泵、除尘装置、振动锯等进口设备一批,配件从国产到进口,从大腿到小腿,从高档到中低档应有尽有。在技术方面,能为残疾人提供高、中、低档大小腿假肢、矫形器及上肢假肢、肌电手、机械手、美容手等装配服务,可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需要。

(四)人才的现状

      在我国,从事为肢残人服务的假肢与矫形装配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还不到1000人,这也是制约我国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出各市县大部分一线技术人员,以省级站为中心,省站拥有包括国家一级矫形制作师在内的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可承担起对各市的普及型假肢装配服务业务指导和假肢安装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已建站的市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办普及型假肢装配基础班、提高班、管理班、矫形器制作班和普及型大腿班等,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由浅入深地学习,在“十五”期间,共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假肢装配技师100人次。同时,还送省站的技术人员和市站技术较好的人员到北京进修学习,提高省站和各市站的假肢装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出人员参加了北京、武汉、广州、江苏、上海等地开办的各种培训班、研究会、展览会,以及一些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请外国著名的专家到省站开办的培训班来授课,加强了与各地的技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全省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过硬的队伍。

(五)辅助器具产品的现状

        辅助器具产品目前在我省,所存在的种类大概为100多种,按使用人群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视力残疾者需要助视器和导盲辅助产品;

2、听力残疾者需要助听器和专为聋人生产的辅助产品;

3、言语残疾者需要语训器、沟通板;

4、肢体残疾者需要假肢、矫形器、轮椅;

5、智力残疾者需要智力开发的物品和教材;

6、精神残疾者的手工作业辅助产品或者感觉统合辅助产品等;

7、老年人所需要的辅助产品,如老花镜、手杖等;

8、活动受限者的辅助产品,如转移装置,防压疮床垫等;

9、通用人群,如许多康复训练器材各种人群均使用。

按使用环境来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个人日常生活中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2、个人室内或室外移动和运输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3、交流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4、教育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5、就业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6、文化、娱乐和体育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7、宗教和精神活动实践用的辅助产品和技术;

按使用功能来分类,也是最新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分类,可分为11个主类,129个次类和707个支类。

1.用于个人医疗的辅助器具; 

2.技能训练辅助器具;  

3.矫形器和假肢;

4.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

5.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6家务辅助器具; 

7.家庭和其他场所使用的家具及其适配件;

8.通讯、信息和讯号辅助器具;  

9产品和物品管理辅助器具;  

10.用于环境改善的辅助器具和设备,工具和机器; 

11.休闲娱乐辅助器具。

 

       广东省提出了到2012年全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康复就必须在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四大康复中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康复,而辅助产品是残疾人享有全面康复的基本条件,也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无障碍工具。根据深圳市对各类残疾障碍和康复需求的调查情况,如下表:

各类残疾障碍与康复需求对应表

需 求

 

残疾类别

医疗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康复

障碍评测

功能训练

手术建议

义务特殊教育

职业技能评测

一般性就业

支持性就业

职业技能训练

回归社会训练

肢体残疾

0~18

 

 

 

 

 

18~50

 

 

 

 

≥50

 

 

 

 

 

视力残疾

0~18

 

 

 

 

 

18~50

 

 

 

 

 

≥50

 

 

 

 

 

 

听力言语残疾

0~18

 

 

 

 

 

 

18~50

 

 

 

 

 

≥50

 

 

 

 

 

 

智力残疾

0~18

 

 

 

 

 

 

18~50

 

 

 

 

 

 

≥50

 

 

 

 

 

 

精神残疾

0~18

 

 

 

 

 

 

18~50

 

 

 

 

 

 

≥50

 

 

 

 

 

 

可以看出:1、残疾人的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是评定康复需求的最主要依据。2、任何残疾人都需要障碍评定、功能训练、职业技能评测、心理康复和回归社会训练。

       我们可以知道辅助产品在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省目前市场上的残疾人辅助产品存在品种少、档次低、性能单一、缺乏创新、产品老化等问题,而且只有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功能单一、价格低廉的产品,如轮椅、拐杖、助听器等,而许多性能优越、功能多样、技术含量高的国产康复器材难觅踪影,如电脑控制的轮椅、自动升降的电动残疾车、理疗床、助视器等产品,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进口产品充斥市场,与单调的国内残疾人用品市场相比,国际残疾人用品丰富多彩,约有700种,英国仅盲人用品一项就达2000多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残疾人,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伴之而来的是对多功能、多样化、实用价值高的残疾人用品和高品质的服务以及专业指导的渴求。对残疾人的照料和护理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供应和生理呵护,而是迫切需要优质的残疾人辅助用品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将产品综合化、细致化、统一化、服务化、亲情化、人性化将是辅助产品发展的方向。

(六)知识宣传的现状

       1992年,广东省刚成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时,那时辅助器具的概念还很模糊,也不知道辅助器具的工作该如何更有效的开展,都还只是单方面停留在商品供应模式中,相对于残疾人来说,就更加不知道还存在着有辅助器具,不清楚辅助器具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不知道借助辅助器具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功能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子,宣传辅助器具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的实施,探索、建设、发展,全省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也逐步发展壮大,宣传的途径也逐渐扩宽,从一开始的亲自下基层上门宣传辅助器具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发展到现在的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产品展示、咨询、会议、公益活动、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宣传辅助器具知识,辅助器具的装配除了国家配发项目和救助项目的以外也是从一开始的工作人员上门寻找病源发展到现在残疾人主动上门咨询、安装。如今年,截止到11月份,省站除了超额完成普及型假肢装配任务外,还优惠装配了29例社会病人,大大突破了省站装配假肢、矫形器社会服务例数的历史纪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宣传力度加大了,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扩大了。

三、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各级政府、残联对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虽有提高,但还需继续加大重视力度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职能,各级政府对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断提高,支持建立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对贫困残疾人装配辅助器具给予扶助。同时,省残联负责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统一规划,逐步完善辅助器具开发、生产、供应相关政策,各级残联制定本地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考核验收。但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残疾人还普遍贫困,支付能力有限,造成了残疾人的辅具服务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跟项目的后续开展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发展的步伐,并且我国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资金问题上,政府对事业投入还不足,辅助器具的补贴和贫困救助机制尚未完善,随着辅助器具业务的不断扩展,各级服务机构开展各项服务的配套工作经费,人员和公用费用出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相互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制约着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

(二)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我省各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对辅助器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很多辅助器具机构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简单的少数品种的供应服务上,还没得到根本的转变,未能全面、深入地将辅具服务于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四大康复。同时,在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方面,由于当时全省的事业定位还不是很清晰,从事辅助器具服务的人员,多数是转行从事这项工作的,未能从定位、定岗、定员三大方面来考虑,因此导致了辅助器具服务这支队伍,人员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不高,对辅助器具的观念及服务过程还缺乏专业化的了解,对辅助技术的实操还缺乏医疗、康复技术、工程、机械等方面的知识,未能很好地适应全新的辅具适配服务模式,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三)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在全省范围内,虽然建立了125个市、县(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和9个假肢矫形器装配服务机构,但是在场地、设施服务、设备、人员等方面仍还存在个别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达不到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规范的有关要求,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个别辅助机构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在场地使用面积方面,河源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的使用面积只有39平方米,云浮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的使用面积只有40平方米,阳江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的使用面积只有50平方米,中山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的使用面积只有60平方米,湛江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的使用面积只有100平方米,潮州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的使用面积只有109平方米,江门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的使用面积只有180平方米等,(具体请看附表“广东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表”)这些都还远远没有达到建设规范中的规定场地使用面积。

       在设施服务及设备方面,我省绝大多数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设施服务都达不到建设规范中的规定要求,设施跟不上,开设的服务还比较窄,项目还远远不完善,同时,还有少数辅助器具中心是属于当地康复中心或综合服务中心的一个部门,还没有独立出来,对于辅助器具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不便。助视器验配设备在我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机构暂时还没有配备,涉及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多,难度大。

       在人员配置方面,我省绝大多数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都呈现出不足的现象,特别随着辅助器具个性化的深入开展,需要更多的技术专业人员形成一个团队来进行评估、改造及后期训练等,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更多具备医疗、康复技术、工程、机械等实操性的技术人才。

(四)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在我省乃至全国,社会保障体系都还不健全,辅助器具还没有纳入保障体系中去。在国内保险种类中,也只有工伤保险把辅助用具包括在内,但是种类较少,只是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而像台湾、日本、瑞典、美国等这些国家,辅具所需的资金都由各级政府提供,并有辅具的补助政策,所有有需要的残疾人都可向当地政府申请,使残疾人能充分享受到政府带给他们的优惠政策。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对贫困的残疾人救助是地方各级政府应尽的义务,我省共有539.9万残疾人,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5.86%,残疾人虽然是个庞大的群体,但是残疾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并且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他们与健全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生活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方面残疾人往往还有许多特殊需求,除了与健全人相同的日常生活支出外,他们还要支付康复、辅助器具等费用,多数残疾人都无力购买适宜的辅助器具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残疾人就更加困难。因此,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最为困难的群体,更需要我们抓住2012年全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他们切身的利益。

 (五)辅助器具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在我国,辅助器具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和社会公众对辅助器具了解甚少,或者只是单纯的轮椅、拐杖等产品,从在北京举办的“2007·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残疾人、老年人用品用具博览会”召开的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城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率不到10%,农村则更低,而根据测算,80%以上的残疾人能够借助各类辅助器具改善状况。我省的现象亦如此,在我省,由于辅助器具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地区很多残疾人不了解辅助器具,对辅助器具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对辅助器具的功能不了解,对辅助器具的服务理念不能深入民心,这都说明了我们的服务网络对辅助器具的知识宣传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助器具的发展。

 五、对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一)转变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理念及服务思路

       我省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自“八五”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普遍存在着只简单停留在为残疾人提供供应服务的模式上,这与广大残疾人迫切的康复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十五”长江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去年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太原会议的召开,转变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理念已是大势所趋,改变单纯的供应,把供应工作转到以适配服务为主上来,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人性化、个性化适配服务,根据每个有需求残疾人的残疾种类、身体功能状况来评估,进行改装、适配,不单假肢、矫形器要这样做,轮椅、拐杖等,甚至残疾人的四大康复需求都要从适配的角度去想,去做,真正满足每个残疾人的需要。还要建立一套回访维修等后续服务长效机制,在各市、县辅助器具机构形成网络服务体系,通过追加服务,做到随访随到随时保障,形成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新模式,使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目前,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体系还不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不单要在上面所说的场地、设施服务、设备等方面,要严格按照服务机构建设规范加大力度,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完善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规范建设

       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规范建设,促进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开展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规范建设,包括建立分层次覆盖全省各市、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明确公益性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机构性质;各级机构主要职能与任务;机构名称与人员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等内容。同时在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条件具备的地方,鼓励开展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试点,为全省工作的开展提供示范。

       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体系由三个级别的甲、乙两类机构构成,甲类服务机构是指各级残联直属的专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的事业单位,乙类服务机构是指甲类以外的社会其他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实体;一至三级依次为从简单满足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基本需求到服务功能完善,具备较高服务水平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指导、技术、服务和资源中心。

       在规模与功能方面:三级服务机构应有先进辅助器具展示选配、无障碍环境示范、接诊检查、测试评估、改装适配、取型制作、理疗训练、住院休闲等设施;开展辅助器具知识宣传、信息咨询、辅具展示、评估适配、辅具选配、使用指导、适应性改造等服务;二级服务机构应有各类辅助器具展示选配、接诊评估、改装制作、理疗训练等设施;开展知识宣传、信息咨询、辅具展示、评估适配、辅具选配、使用指导、适应性改造等服务;一级服务机构应有接诊评估及常用辅助器具展示选配设施;开展辅助器具的需求调查、知识宣传、辅具选配、服务转介、辅具租借、到宅服务等服务。

        在场地与设备方面:三级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总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其中展示、评估适配等场地总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辅助器具使用性改造和假肢、矫形器制作与装配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助听器、助视器验配用房不少于100平方米;办公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库房及辅助用房不少于100平方米;病房不少于600平方米,养护床位数不少于20张。二级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一级服务机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

       在人员与经费方面:三级服务机构具有本规范相应服务功能的人员不少于30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不少于80%,主要专业技术总数人员应具有康复医学或康复工程技术专业背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少于5人;二级服务机构具有本规范相应服务功能的人员不少于15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不少于60%,主要专业技术总数人员应具有康复医学或康复工程技术专业背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少于2人;一级服务机构人员不少于8人,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不少于50%。

       在技术方面:三级服务机构应具备开展包括:先进辅助器具配置、无障碍环境改造、假肢矫形器制作与装配、助听器验配、助视器验配等服务项目的技术能力;同时能够对所处区域的一、二级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并组织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引导辅助器具的研制与开发,进行辅助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二级服务机构应具备开展包括:常用辅助器具配置,无障碍环境改造,假肢、矫形器制作与装配等服务项目的技术能力,同时能够指导一级服务机构开展工作。一级服务机构应具备开展常用辅助器具配置,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服务项目的技术能力。

(2)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强技术和人才体系建设,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提供高水平服务。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特殊工作,它必须要有不断发展的先进技术作支撑。充分发挥技术专业主渠道作用,有计划、有实效地培训和指导当地基层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作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必须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1、在评估适配方面,需要有康复医生、治疗师、工程师;2、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需要有技术员、工程师;3、在改装、生产假肢矫形器方面,需要有假肢矫形器制作师;4、在辅助器具进社区方面,还需要有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而在我国,从事为肢残人服务的假肢与矫形装配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还不到1000人;康复医生、治疗师等康复人才也严重不足,据调查统计:到2010年,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是35000人,而目前我国每年只能培养700多名康复治疗师,目前的康复治疗师比值平均为0.4名/10万人口,人才缺口很大,这样就严重阻碍了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法来充实我省的技术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人才体系的建设,推动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

(3)积极推进辅助器具社区适配服务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辅助器具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广东省提出了到2012年全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康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深入社区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工作,针对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体的辅助器具配置方案,保证更加符合每位残疾人的需求。现在广东省现有残疾人539.9万,大部分残疾人都有对辅助器具的需求,可以说辅助器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趁着广东省大力推行社区康复到基层,辅助器具适配到家庭的社区服务契机,把辅助器具跟社区康复工作结合起来,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纳入到社区康复工作,与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充分融合。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社区康复工作人员对辅助器具的知识水平,组织服务团队进入社区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并建立相应的服务档案,做好辅助器具的后续跟踪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的信息咨询、使用指导、服务转介、简易制作、维修、环境改造等服务。

(4)促进项目的开展,以项目带动成效

       积极开展其它残疾种类的辅具适配项目,加大项目投入、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工作内容,以项目带动经费,以经费促进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深圳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作为全国辅助器具示范站,一直走在全省发展的前列,开展了辅具适配服务、假肢矫形器服务、维修改制服务、辅具研发及无障碍服务等一系列相关项目服务,以项目来带动成效,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机构都需要学习这种发展理念,逐个发展项目,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逐个突破,逐步推进,既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起到连贯的作用。对于已经开展的项目,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来做大,做强,多渠道、多形式拓展业务,例如假肢、矫形器装配服务项目,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到进入医院领域的服务,充分地挖掘存在的市场,使这个项目发展得更为完善,带动当地辅助器具事业的发展。对于还没开展的服务,如助视器验配服务,可以争取在有条件的资源中心开展,通过政府经费支持来开展。

(5)增办一个配套服务机构,创建广东省残疾人辅助器具司法鉴定中心

      主要承担全省因工伤、交通事故、责任事故、社会保障所需要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残疾人,进行残疾状况、功能补偿辅具适配评估,为司法诉讼、仲裁鉴定、社会保障等公共需求提供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的种类、档次、更新年限等意见,以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填补我国残疾人辅具适配司法鉴定方面的空白。

(6)建立全省辅助器具机构内部信息网络

      作为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服务平台,让残疾人和社会工作者、社会机构、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热心人士,供有需要人士浏览辅助器具信息及提供网上远程服务,通过平台了解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了解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假肢装配服务等信息,可以起到一个信息互动的作用。同时,建立全省辅助器具机构内部信息网络,使各市县服务站能与省级站起到联网互动的作用,也可以使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假肢装配服务能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为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保障体系建设

       据了解,在北欧、美国、日本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已经作为政府的一项投入和社会福利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已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日本1951年在《残疾人福祉法》中开设了“残疾人辅助器具支付制度”。台湾2001年修订的《身心障碍者保护法》中“身心障碍者医疗及辅助器具费用及补助办法”明确了对残疾人配置辅助器具由政府预算及社会福利基金出资。美国老年人医疗保险法中也规定,残疾人领取辅助器具享受配置辅具和接受训练等相关服务的政策。应该看到,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也出台了由政府长期免费为残疾人提供适用辅助器具的相关政策,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深思,残疾人辅助器具是残疾人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器具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器具,没有辅助器具的服务,残疾人的康复是不完整的康复,要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就必须对贫困的残疾人实施救助,加大救助项目的建设。

       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1、争取各级政府纳入财政计划,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多种形式筹集建立救助基金。2、利用相应的配套资金用于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3、推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纳入相关社会保障体系。出台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补偿和救助政策,由政府提供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补贴经费,建立起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的经费给付机制,逐步把残疾人辅助器具救助纳入到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中去。通过政府救助,免费配发,根据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和特殊需求,建立专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把残疾人辅助器具救助纳入到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中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因贫困而装不起辅助器具的问题,才能确保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意义上做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目前我省市场上的残疾人辅助产品存在品种少、档次低、性能单一、缺乏创新、产品老化等问题,而且只有一些科技含量较低、功能单一、价格低廉的产品,如轮椅、拐杖、助听器等,而许多性能优越、功能多样、技术含量高的国产康复器材难觅踪影,如电脑控制的轮椅、自动升降的电动残疾车、理疗床、助视器等产品,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进口产品充斥市场,从而造成了辅助器具产品价格过高,残疾人难以承受,国内厂家的产品少人问津,生产规模难以扩大,技术难以提高的现象,这都是因为目前广东乃至国内残疾人辅助器具生产存在着如下问题:

        (1)技术投入少、产品更新慢、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一;
  (2)企业规模小、基础差、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处于低起点、低水平、低产量;
  (3)重复生产现象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骨干企业生产效益下降;
  (4)生产厂家因产品成本高、赚取利润低不愿意生产。

        因此,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完善,残疾人的生活用品、代步用具的升级换代已势在必行,开发和生产高科技含量和高质量的辅助器具产品已成燃眉之急,同时,有关部门在产业、税收等政策上要给予优惠。现在在我省乃至全国,辅助器具的开发都集中在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所,辅助器具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假肢厂、康复器械厂、医疗器械厂等,要全面系统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各级残疾人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自身改造或与科研单位合作的办法、委托研制开发适合残疾人需求的辅助器具,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云南省文山州普及型假肢装配站站长陈华忠因地制宜搞开发,为了降低假肢成本,让普及型假肢适应性更广,他成功利用热塑管材制作骨骼式小腿假肢接受腔和大腿假肢接受腔,对假肢零部件、制作工具和设备进行了系统开发并推广应用到全国,为残疾人减少了142万元的假肢费用、40.5万元的矫形器费用,使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服务。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

 (五)进一步加强对辅助器具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进一步加强对辅助器具的宣传和推广,可以得到政府及各部门的更多支持、可以争取社会的更多参与、可使残疾人及家属掌握更多的辅助器具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体系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一要依托社区平台进行普及宣传。通过深入社区,可以更好地面对面近距离了解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具体需求,更有利于辅助器具知识的普及,地向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相关知识资料,举办残疾人辅助器具知识培训班,开展辅助器具咨询和使用指导,以此提高社会群众和残疾人本人及家属的辅助器具相关知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利用大型活动进行重点宣传。各级要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下基层免费检查、安装辅助器具等活动,大力宣传辅助器具知识,编制并发放宣传资料。三要联合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知晓率,推广辅助器具先进理念,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附:1、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基本情况表。

        2、省残疾人用品用具综合服务站职能、服务量变化明细表